【榜样学子】吴嶒:幸运,不过是坚持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 发布人:招生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4日
  • 阅读次数:6905

图片.png

“记者团有你,真好啊。”    

 

“有的时候累了,不想奋斗了,看看你感觉一切都又有动力了。”   

 

接触过吴嶒的人常常对她充满钦佩,在一定程度上,吴嶒在影响和激励着身边的一些人。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扑闪之间总是第一眼抓住你的眼球,说话很快,走路很快,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欢长“居”图书馆挖掘“宝藏”。   

 

兴趣为引 学习为主 与文字一生相随

 

记不清是哪一个朦胧的月夜,父亲收藏的武侠小说和四大名著就这样悄悄潜入了吴嶒的人生,从此文字在她20余载的人生中便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文字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她爱上了读书,也爱上了写作。   

 

初中、高中忙着学业,并没有给她太多的机会读书写作,她只是对文学有着一颗火热的心。2016年9月,吴嶒来到了绵阳师范学院,就读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时间充裕了,她的专业又与文字有着极深的缘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嶒便开始疯狂地看书和写作,图书馆成了她的“常住地”,书籍成了她的“营养品”。   

 

她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千重安”。“千重”取自陆游《长相思》中的“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安”同“暗”,取自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千重,山水千重,走进暗处,终会遇见天明。人生之哲理,无不蕴含其中。”吴嶒说,某日在读到陆游先生的诗句时,心里有感,便确定了这个笔名。   

 

带着对文字的热爱,吴嶒广泛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大一时,她主要阅读国外著名小说;大二时,她主要阅读国内名家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大三、大四时,她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新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不同类型的书都出现在她书单上。她喜欢的作家很多,如余华、沈从文、毛姆、莎士比亚等。吴嶒最喜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她说:“文字尤其的美。”   

 

“读书是为了享受片刻安宁,其实这是一种诗意的自白,这也是读书最初给我的感受,然而这种说法其实并不适合所有人。”吴嶒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于读书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现在自己即将前往北京工作,并成为一名记者,对此她也感到非常有压力,所以现在她读书,是带着很明确的目的。“我要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以便以后我能用在文字里。在读那些晦涩枯燥的文字,我也容易分心,所以这时干脆就把读书变得功利现实一点,读书就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尤其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在自己手足无措的时候,也能对自己进行清晰的判断。当带着这样一种目的去逼自己读,渐入佳境之后,我想最终就能回归到安宁的境界。”   

 

吴嶒在大学四年读书近300本,其中有253本做了读书笔记。因为爱读书,2018年12月,她在全省49名师生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四川省“校园最美读书人”。同时,她笔耕不辍,完成了200多篇文章的写作,随笔、散文、诗歌各种文体都有尝试。带着一份创作的孤独,这些用灵感和心血养育出来的成果也各自安家,或出现在省市校级媒体上,或出现在吴嶒的个人微博“千重安”和公众号“灵魂私塾”上,还有的则默默躺在了电脑的文件夹里。对于吴嶒来说,大学毕业不是写作的终点,她与文字之间的羁绊是一辈子的,文字已经融进了她的骨血和思想,她也将继续去寻找和展现文字的魅力。   

 

勤奋为桨 责任为帆 与生活一起启航

 

为了满足自己的写作爱好,并且追逐更好的发展,吴嶒在大一就加入了学校大学生通讯社校报记者团,与记者团的相遇,更是锻炼了其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主管校报记者团的校报编辑部的老师们给予了吴嶒高度的评价:“你很出色,继续努力吧,记者团肯定是你大学浓墨重彩的一笔。”果然,吴嶒带领着记者团创造出又一轮新成绩,开启了新成长。   

 

“在这里,妙手著文章。自己的名字和校报同框。”大一时,吴嶒被记者团的宣传语所打动,就这样,她带着满满的决心和写满的自我介绍表进入了记者团。例会永远不缺席迟到,活动采访永远跑在最前面,记者团要求每月完成5篇基本稿,她就要求自己每月至少写10篇。整个大一期间,吴嶒写稿近百篇,忙的时候,她就连走路和吃饭都在想下一篇稿件要写什么。诚然,在稿件写作上她也遇到过难题,那时候记者团还没有专门的通讯稿写作培训,为了写好一篇通讯稿,吴嶒逐字逐句的研究校报上别人发表过的通讯文章,不断总结写作规律和技巧,自己摸索着写,最后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大二时,采写的人物通讯《你的芳华盛开南疆》获得了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三等奖。   

 

大三时,吴嶒任校报记者团团长,在这期间,她组织开展校级新闻写作培训会,将自己写作经验毫不保留分享给大家;带领经验不足的通讯员采访,帮助他们克服采访时候的紧张怯懦,一步一步教会他们怎样完成人物通讯稿的写作……写作技巧她来教,有错她来扛,吴嶒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带领着记者团前行。记者团后起之秀也对她说:“有师姐在,我什么都不用怕。”   

 

在这一年中,吴嶒带领记者团策划制作《绵阳师范学院报》专版40个,上报稿件百余篇,其中,官网刊载30余篇,外推国家级媒体稿件近20篇,颇受学校师生好评。   

 

除开记者团的工作,吴嶒的学业也被她抓得紧紧的,“我读的是广播电视专业,这个专业覆盖面很广,采写编评摄,前期后期都学,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吴嶒认为,记者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专业的学习,在吴嶒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有一门课是《新闻作品评析》,当时班上只有几个同学得了80分以上,而吴嶒就是其中一个。大三时,因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出众,吴嶒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由于多年读书和采访的积累,吴嶒说话条分缕析,思维活跃,每次在课上做PPT展示时,总能自信洋溢的对内容进行清晰的陈述,专业课老师都对她有极好的评价。因为吴嶒的专业能力强,传媒学院的老师给学院的学生开展写作培训,还曾邀请她到学院传授写作经验。   

 

吴嶒说:“我不是那种天赋型选手,我想获得的东西,必须要通过很多努力才能得到。”如今,吴嶒即将踏入的社会,她假期仍旧不断看书学习,始终带着一份“只有越求知,才能越知不足”的心继续向上肆意地生长。不久后,她将前往北京,带着她的坚持与努力继续开始新的征程。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黄小芳   审核:彭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