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简介

  • 发布人:招生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8日
  • 阅读次数:31489

城市概况

        绵阳市(东经103°45′-105°43′,北纬30°42′-33°03′)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距省会成都90 公里。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射洪县、大英县;西界罗江县、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绵阳市总面积:20249.45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土地面积4.2%。全市按地貌主要类型:山区占61%,丘陵区占20.4%,平坝区占18.6%。
  绵阳市也是四川省第二个建成区超过100平方公里及人口超过百万的“双百”特大城市,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自古有“蜀道明珠”、“富乐之乡”之美誉。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名“涪城”、“绵州”,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行政区划】
  绵阳市下辖9个县市区,2区6县1市,分别是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县级市),并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
  全市现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镇144个,农村村委会3287个,村民小组27071个,城市街道办事处18个,城镇社区居委会471个,居民小组3366个。
  【常住人口及家庭户人口】
  根据绵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为461386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7014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556279人,减少10.76%。年平均减少1.13%。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672202户,家庭户人口为43753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4人减少0.52人。
  【历史沿革】
  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名“涪城”、“绵州”,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这里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中华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诗书画家文同、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无数杰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研究原子弹和导弹。西汉名医涪翁、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文化先圣扬雄、蜀汉大司马蒋琬以及唐代诗人杜甫、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均在此留有重要遗迹或作品。
  绵阳,从西晋怀帝时起,历来为郡、州治地。清雍正五年(1727),升绵州为直隶州,领县旧时的绵阳市区增多,辖区扩大。1913年改绵州为绵阳县,取“绵山南面之城”意。
  1950年设绵阳专区,隶属川西行署区(总部成都市)。绵阳专署驻绵阳县,辖绵阳、彰明、梓潼、罗江、德阳、广汉、金堂(驻赵镇)、什邡(驻方亭镇)、绵竹、安县等10县。
  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将广汉、金堂、什邡3县划归温江专区;原广元专区所属广元(驻嘉陵镇)、旺苍(驻冯家坝)、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驻宝轮镇)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辖15县。
  1958年原遂宁专区所属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驻太和镇)、中江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撤销彰明、江油2县,合并设立江彰县(驻中坝)。绵阳专区辖21县。
  1959年江彰县改名江油县。撤销昭化、罗江2县,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辖19县。
  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辖绵阳、江油(驻中坝)、青川、平武、广元(驻嘉陵镇)、旺苍(驻冯家坝)、剑阁、梓潼、三台、盐亭、射洪(驻太和镇)、遂宁、蓬溪、潼南、中江、德阳、绵竹、安县、北川等19县。
  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
  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
  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
  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青川、剑阁、旺苍2县划归广元市管辖。撤销遂宁县,设立地级遂宁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2县划归遂宁市管辖。
  1992年,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涪城区辖城厢、城北、工区、南山、朝阳5个街道办事处和石塘、丰谷、永兴、吴家、杨家、青义、城郊、金峰8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原绵阳市市中区人民政府驻地,游仙区辖涪江街道办事处和游仙、石马、忠兴、新桥、石板、魏城、徐家、刘家、玉河、白蝉、小枧沟、柏林、太平13个乡镇,区人民政府驻开元(民政部1992年10月30日批复民行批[1992]127号)。
  2003年,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国务院2003年7月6日批准国函[2003]75号)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绵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辖区永兴、河边、磨家三镇和街道办事处;2000年建设绵阳市科教创业园区;2001年8月建立绵阳市绵阳科技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简称“绵阳农科区”),辖松垭镇;2000年8月建立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塘汛镇和城南街道;2003年6月建立绵阳市仙海旅游风景区,辖沉抗镇以及魏城、新桥两镇的部分村;2012年将原绵阳市经开区和农科区整合为绵阳市经济开发区,新的经开区下辖塘汛镇、松垭镇和城南街道办事处;2012年10月,国务院同意绵阳经开区升级为绵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办函〔2012〕179号)。

气候概况

      绵阳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绵阳市气候四季分明,以冬季最长,为95~115天;春、夏季次,为81~91天和82~118天;秋季最短,为71~76天。夏、秋雨水充沛,虽冬春时有干旱发生,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因而终年湿润。绵阳市一年中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24.2~27.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除盐亭为39.5℃和梓潼为38.9℃外,其余各地在36.1~37.7℃之间。虽有伏旱高温天气,却少酷暑。一年中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3.9~6.2℃,绵阳城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5~-7.3℃。
  绵阳市西部的王朗地区年均温2.5-2.9℃,七月平均温度12.7℃,一月均温-6.1℃,极端低温-17.8℃,极端高温26.2℃,≥10℃的积温1056.5℃。年降雨量859.9mm,降雨日数195天,集中在5、6、7月。是全市最寒冷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