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

  • 发布人:招生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7日
  • 阅读次数:13456

来源:绵阳旅游局官方网站

    中国(绵阳)科技城(以下简称“科技城”)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距省会成都100公里,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人。这里聚集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1所,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50余家,有“两院”院士26名,各类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7万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00多名,是中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和人才基地,科技资源位列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之首。

    1999年4月江泽民同志视察绵阳时,指示要充分发挥绵阳的科技优势,将科技潜能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专程到绵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了建设科技城的重大决策。国务院随即成立了由科技部为组长,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财政部等13个部委组成的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四川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四川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200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2005年10月,国务院又批复了《绵阳科技城2005-2010年发展规划》。

    科技城坚持《纲要》所确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致力于打造以创新为灵魂,以产业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的科技产业城。七年来,科技城在经济发展、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对外开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照“两个拳头”的思路,科技城一手抓长虹、九洲、新华等创“百亿企业”的扩张,培育工业“参天大树”,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重点围绕大企业培育配套产业集群,打造工业“生态绿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支柱产业集群,造就了“长虹”、“九洲”、“丰谷”、“光友”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2007年科技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4户。

    创新能力建设成果丰硕。将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大要务,着力构建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融资、人才支撑五大平台,相继建立了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14个和30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4个,专业孵化器5个,重点实验室18个;建立了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0余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其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20余个。截止2007年末,共实施科技攻关、863、973、1035等各类项目100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2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000余件,获得国家、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180余项,参与和主持制订的国际、国家、行业和产品标准30余项,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2000余项,累计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近600亿元,占总销售收入近40%。

    军民结合步伐明显加快。坚持突出军民结合、科技创新的特色,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了院地、军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建立了院地、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将军工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企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共开发军转民技术项目312项,形成军转民企业100余家,2007年实现军转民工业产值300亿元。

    开放程度全面提升。积极顺应经济一体化趋势,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和重点出口型企业等外向型经济载体的作用,主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目前沃尔玛、诺基亚、西门子、拉法基、普思、泰科、华晨、金发等25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科技城,与1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人才与劳务合作关系。借助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会展和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科技城军转民成果交易会等重要活动平台,广泛参与区域合作,正在成为承接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城交通设施完善,南郊机场、宝成铁路、成(都)绵高速、绵广(元)高速、绵渝(重庆)高等级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建成了二类铁路口岸和公共保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仓储物流、水、电、气、信息网络、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环保、防灾等设施完善,建成了全国首座太空娱乐风洞和科技博物馆、全国第三座数字球幕影院。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空气质量优良,拥有全国第二大城市人工生态水域,“山、水、林、文、城”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批准成立了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授予了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与此同时,国务院批准在科技城设立首期规模达60亿元的西部第一支产业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这些为科技城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开放、现代、和谐的产业科技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城和“四川王牌”、“西部特区”及市委对科技城建设“明确新目标、完善新体制、建立新渠道、探索新举措、服务新面貌”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前沿意识、进取意识、爬坡意识,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五大平台建设,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推动科技城体制实现全新突破、经济实现超常发展、影响力实现全面提升,在推进四川跨越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到2010年,在确保完成国务院批复的科技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600亿元、财政收入6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55%的基础上,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实现7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水平。

    着力打造产业科技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大突破。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为整体取向,积极推进工业“1+5”产业发展战略。即用5年左右时间,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将冶金、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化工、食品等5个产业培育成为百亿产业,形成工业经济的“1+5”产业发展立体架构。重点抓好长虹PDP、空调压缩机、冰箱,九洲LED新光源、RFID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华晨汽车整车及以汽车发动机为主的配套项目,金发科技新材料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加快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定期举办科技城产业推进会和科技博览会,推动科技城外向型经济大发展。

    着力打造创新科技城,推动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大突破。继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手段,加速构建五大平台,强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速推进国防科技产业和军转民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每年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新增在孵企业1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

    着力打造现代科技城,推动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大突破。加快科技城出口通道建设,构建起先进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新区目标,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建设中国最佳宜居城市。加快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把科技城建设成为川西北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推进政务服务创新,构建高效快捷规范的政务服务机制。

    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中国(绵阳)科技城将努力拓展科技创新之路,集聚最优质的科技资源,汲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不断释放科技潜能,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加速人类文明进程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