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春:静心守望,精心雕琢,“小教”之花终绽放

  • 发布人:招生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8日
  • 阅读次数:7441

图片.png

 绕过一层层环形阶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在正在办公桌上埋头苦干,瘦弱干练的身影,电脑页面还停留在正在修改的文案上,忙碌是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王吉春和有着同样理想追求的妻子王金霞选择了教育教学一线岗位,来到了绵阳师范学院。在这里,他上下求索,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发展路径,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小学教育专业从初创本科到规范发展再到内涵发展,从学习“跟跑”到借鉴“并跑”再到特色“领跑”,从示范教研室到省级卓越教师再到省级一流本科。自2006年进校至今,担任小学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已满12年。“12年,一个轮回,岁月改变了我最初的模样,却没有扰乱我的初心。” 王吉春一直强调着。 

 

夹缝中求生存,是压力也是动力

 

在小学教育专业12年的发展中,王吉春总的感受就是‘夹缝中求生存’。2007年,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开始招生。与专科相比,小学教育本科的内涵是什么?与南京师范大学等老牌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相比,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与四川同类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相比,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是什么?与校内老牌培养小学教师的语、数、外专业相比,小学教育专业的生存之基是什么?他探本溯源,苦苦思索着!“培养定位不仅是专业建设的基石,也是高校办学理念、实力和水平的特定表现维度。”他说。他担心专业定位如果不准确,这一我校教师教育中的“新兵”几年后就可能会被停招或撤销。 

 

在小学教育专业艰难的起步阶段,时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寒为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指引了方向。他们秉承丰谷师范学校重师范生实践技能的传统,结合初等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将“校地合作”“实践取向”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在制定培养方案方面,他也摸索了很久。在专业建设初期他通过网络和各种同学关系收集找到的所有兄弟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根据学校的实际设计出一个较成熟的方案。 

 

“那时,做一个比较成熟的培养方案通常要半年时间。我们可能要托很多层关系才能拿到其他高校的培养方案,很费时,工程也很大。”担任教研室主任12年,顺应时代和教师教育发展,他做了10个版本的培养方案,以至于他能清晰地说出每次培养方案调整的细节、根据和背后故事。他说:“通过12年的积累,我们已经清楚了解国内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模式、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特点。现在我们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快速理解国家教师教育新政策,并很快做出相应调整,形成小学教育‘绵师方案’。”他表示,基于师范专业认证修订的小学教育2019版培养方案是小学教育专业设置本科以来“最美”培养方案,基本攻克了师范专业认证的“第一座桥头堡”。 

 

回顾这12年来办专业的历程,有“顺流”,有“逆流”,实属不易,个中滋味,他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尤其是2010年过后,国家教育改革明显提速,小学教育专业也紧跟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校地合作、实践教学成果申报、综合改革项目、国培与省培项目、乡村教育精准扶贫、省级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等12个校级与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建设中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王吉春感叹一个一个的改革项目,是小学教育展业发展的机一个又一个台阶,但对个人确实个挑战。 

 

每个项目近万把字的申报书不说,大部分项目的支撑材料都在一两百页。他笑着谈到,在那几年,“每天晚上熬夜到两三点都是常态,还给我家小孩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我是搞文案工作的”。项目申报成功后,他还得想办法寻找更多的实践教育基地,在此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故事:“曾经为了和小学校长洽谈合作,在12月的寒风中在小学校门口等了近3个小时。”“曾经为洽谈合作项目,在乘坐的‘野的’上与相关人员频繁地联系,被司机误以为是警察安排的‘线人’,还拿出刀来威胁我”。曾经惊心动魄的场景,如今道来却是轻描淡写。 

 

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从刚开始的两三所到现在近十多所,皆为绵阳市知名小学。尤其是卓越教师项目,从绵阳知名小学中选择省、市级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卓越班学生跟岗2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据相关用人单位反应,19届毕业生中15级卓越班学生入校第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达到普通班学生工作4年左右的水平。现在,各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单位竟相争取增加本学校卓越班学生数量,卓越小学教师项目已从“青涩”步入成熟。 

 

不忘初心,紧跟小教发展步伐

 

尽管现在小学教育专业现在已经是四川省卓越教师项目、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但在他眼中却还不够。他认为好的教育就要紧跟新时代步伐,把握新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专业。更为重要的是,他希望形成小学教育专业的“绵师模式”“绵师方案”,向社会讲好“绵师小学教育故事”。为了能达到教学这一目标,王吉春把教学和科研重心转向小学教育专业内涵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为小学教研室主任,必须始终走在小学教育的最前沿。即小学教育研究的最前沿、小学教育实践最前沿。“前12年,我们踏实做了12年小学教育实践;接下来的12年,我们将踏实做好小学教育专业研究。” 

 

“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就会呈现最好的教学;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课程,就会成就最有含金量的课程;以研究的态度对待专业,就会成就一流本科专业。”王吉春说。围绕小学教育专业内涵建设,王吉春陆续发表《教师教育“U—S”合作:经验、问题及对策——以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为例》《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与困境——以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等文章。王吉春认为,以教育科学研究的视角引领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是小学教育专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教育学研究者和教师教育人的理想与追求。 

 

王吉春说:“这些年在科研方面的收获,就是自己明确把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作为研究方向,它让我们有了向省内、国内同行讲述小学教育的自信——观点自信、方案自信和行动自信。另外,作为一个有学术信仰的教师教育人,用小学教育实践支撑小学教育研究,再用小学教育研究引领小学教育实践,无疑是幸福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的将理论融于实践,王吉春于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先后在绵阳市安昌路小学、剑南路小学跟岗实践,深入了解小学教育的实践逻辑和日常运作。 

 

课程和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学中,十二年来他先后担任《教育概论》《教育科学科研方法》等十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已是他印在学生心里的标签。他说:“所谓的教育,内在的要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外在要塑造学生的行为方式。”因此在他的课堂上,他希望学生既要学会认识世界的方式,更要获得把握世界的尺度。教育既要有深度,又要有温度,是他一直追寻的目标。 

 

在《教育概论》课程中,他利用独门秘方——“十分钟教育新闻联播”把教育时事带入课堂,既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关注教育动态。提到王老师的“十分钟”,2018级学生王铃钰赞不绝口到:“王老师会给我们分享他女儿最近在学校发生的事以及学校老师的评价,然后让我们站在老师的角度去了解现在孩子真正所想要的是什么,同时让我们养成了关注教育问题的好习惯。”在《教育哲学》课程上,他带领学生追问“人生与教育”,引领学生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他创造性的以优秀教育影视作为载体,开设《教育影视作品赏析》选修课,引领学生教育反思能力生成,鼓励学生通过“教育微电影”创造性地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为了学生个人发展,他和同事积极带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2007年9月小学教育专业第一届本科学生入学,他连同教研室几个年轻教师,为学生创办了“教育之生”学术论坛,培养学生发现教育问题、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他没有向学院索要活动经费,经费部分由本人垫付。针对当下师范生读书量不足的情况,他于2018年开始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策划“读书人”读书分享会。他表示开设这个活动其实是有“私心”的,看书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他喜爱看哲学类的书籍。“看书能使我沉静下来,能够拓展视野与宏观思维,许多教学发展理念的灵感都是来自看书后的灵感”。他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所以也希望能通过自身能影响学生。他也希望每个学生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读书人”,“‘读书人’要读书,教人读书的‘ 读书人’更要读书,这是常识”。小教专业2018级学生李铃淋兴奋地表示:“读书分享会不仅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有效方式,希望学院将这种专业读书活动固化并成为常态持续下去。” 

 

牢记使命 静心守望待花开

 

为专业、为学生发展挠破头,一天恨不得有二十五个小时的王吉春谈起家庭却是满满亏欠。他很感谢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这么多年家里大大小小事他几乎都没怎么插过手。妻子王金霞同为教育工作者,很能理解他想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那颗心,支持他的教育工作也是义不容辞。 

 

作为一名父亲,谈起女儿他愧疚地说到:“工作太忙,我错过了女儿很多的成长时光。小时候别人问我女儿,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女儿回答:‘我爸爸是做工作的’”。王吉春说:“记得2017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是在放假回甘肃老家的火车上完成的,2019年小学教育省级一流专业申报是坐在洱海边的石头上完成的。” 

 

在工作中,他的做事理念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在同事眼中他无所不能,他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比如学院哪差人去做事,哪些项目需要申报,都有他的身影。他作为教研室主任也担任着辅导员的工作,办公室时常有学生来找他咨询生活、学习的事。同事曾玉君生动形象地打趣到:“他不仅是学生的爸爸妈妈,还是学生的爷爷奶奶,事无巨细,所有方面都能为学生着想,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做人做事。”有学生给他这样留言:“王老师,您好!你的一言一行让我感到温暖。这段时间,总是回忆起上一次与您的谈话,感觉会有一丝丝温暖划过心头。内心有很多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千言万语,只道谢谢!” 

 

教育,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事关党和国家的未来。王吉春“誓做教育抓铁有痕事,不做教育沽名钓誉人。”他一如既往地深爱着三尺讲台,潜心钻研着专业、教学与科研事业。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无闻地做教育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适合自己的路,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回顾12年的奋斗和努力,确实累,但从来没有后悔过。我坚信,认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他喜欢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也坚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苦心人天不负,12年静心守望,精心雕琢,终于浇开四川省小学教育一流之“花”,让“小教”之“花”绽放全川。 

 

人物介绍:王吉春,甘肃高台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教研室主任,四川省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主要申报与实施者、四川省卓越小学教师项目主要申报与实施者、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申报与实施者,国培首席专家助理。获得2019年绵阳市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获得绵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师、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先后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主研和参研省级课题7项,参编教材3部。近5年来,他先后主研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主研省级教改项目1项,作为团队成员依托“智慧树”平台参与申报建设的《教育综合知识与能力》在线人数累计4000余人次;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主研校级教改项目5项、校级在线课程2项、校级考试改革项目3项。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杨睿 赵思琪 王铃钰    审核:彭康华 )